買到好茶后,首先就是要喝后才能是好,而喝的問題就在于茶葉的沖泡時間與方法,不同茶葉質量不同,沖泡方法和時間也不相同,信陽茶葉網并不對所有茶都了解,也是通過網絡邊學習其他茶邊和大家分析茶葉的沖泡時間與方法,達到共同了解的目標。
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方法與茶葉種類、泡茶水溫、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系,據研究,綠茶經一次沖泡后,各種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。氨基酸是茶葉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,一次沖泡的浸出率高達80%以上;其次是咖啡堿,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近70%;茶多酚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較低,約為45%左右;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,通常少于40%。
紅茶在加工過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綠茶充分,尤其是紅碎茶,顆粒小,細胞破碎率高,所以一次沖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綠茶高得多。目前,國內外日益流行袋泡茶。袋泡茶既飲用方便,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質的浸出量,提高茶湯濃度。據比較,袋泡茶比散裝茶沖泡浸出量高20%左右。
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,每杯放干茶5克左右,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,加蓋4—5分鐘后,便可飲用。這種泡法的缺點是:如水溫過高,容易燙熟茶葉(主要指綠茶);水溫較低,則難以泡出茶味;而且因水量多,往往一時喝不完,浸泡過久,茶湯變冷,色、香、味均受影響。
改良沖泡法是:將茶葉放入杯中后,先例入少量開水,以浸沒茶葉為度,加蓋3分鐘左右,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,便可趁熱飲用。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,再加開水,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。
據測定,一般茶道的程序里茶葉泡第一次時,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--55%;泡第二次,能浸出30%左右;泡第三次,能浸出10%左右,泡第四次,則所剩無幾了。所以,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。
茶葉的沖泡方法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,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。水溫高,用茶多,沖泡時間宜短;水溫低,用茶少,沖泡時間宜長。沖泡時間究竟多長?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。
綠茶沖泡時茶湯比例為1克茶葉:50毫升開水,3-5分鐘后濾出茶湯,通過嗅茶渣的香氣、欣賞茶湯的顏色、喝茶湯,來區分茶葉品質的高低。大宗綠茶中的高檔茶香氣以栗香為主,帶有清香,滋味濃醇回甘;中檔茶香氣純正,滋味醇和,不濃不澀;低檔茶香氣平淡,滋味平和帶粗澀味。
烏龍茶沖泡時茶湯比例為1:20,用沸水沖泡,多見的是功夫茶的泡法,2分鐘后聞嗅香,濾出茶湯,進行第二次沖泡,品評烏龍茶沖泡2—3次,時間為2分鐘、3分鐘和5分鐘。
紅茶沖泡時茶湯比例為1:20,用沸水沖泡,2分鐘后聞嗅香,濾出茶湯,進行第二次沖泡,品評紅茶沖泡2—3次,時間為2分鐘、3分鐘和5分鐘。
茶葉的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,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,滋味展現充分,準確。沖泡時間的掌握,就規律而言:陳茶,粗茶沖泡時間長,新茶,細嫩茶沖泡時間短;手工揉捻茶沖泡時間長,機械揉捻茶沖泡時間短;緊壓茶沖泡時間長,散茶沖泡時間短。所謂的長在30-40秒間,鐵觀音而所謂的短則在20秒左右,為掌握這個區別,可以先用少量茶進行試驗,以獲得最佳狀態(信陽茶葉網http://www.apps-tube.com提供正宗信陽毛尖和信陽紅茶, 轉載文章請保留網址,避免版權糾紛)。
從以上的茶葉的沖泡時間與方法分析可以看出,不同茶葉因為芽頭比例和種類不同,其茶葉的沖泡方法與時間都有適當的差別,但茶葉的沖泡時間和方法只是為了讓茶更好喝,讓茶葉的功效與作用更完全的發揮,而喝茶的基本就是為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