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稱茯苓為“四時神藥”,因為茯苓的功效與作用非常廣泛,不分四季,將它與各種藥物或是茶葉配伍,不管寒、溫、風、濕諸疾,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,特別是和綠茶配合沖泡,更讓茯苓的功效與作用體現到極限。
茯苓一般稱云苓、松苓、茯靈,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,形狀像甘薯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紅色,多寄生于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。產于云南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
綠茶是指采取茶樹新葉,未經發酵,經殺青、揉擰、干燥等典型工藝,其制成品的色澤,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。常飲綠茶還能防癌和降血脂,幫助電腦族抵御電腦輻射等綠茶的功效與作用。
綠茶做為中國的主要茶類,全國年產10萬噸茶葉,產量位居六大初制茶之首。中國生產綠茶的范圍極為廣泛,山東、浙江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西、江蘇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廣西、福建、貴州、陜西為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。
茯苓的功效與作用:苓性味甘淡平,入心、肺、脾經。具有滲濕利水,健脾和胃,寧心安神的功效?芍涡”悴焕,水腫脹滿,痰飲咳逆,嘔逆,惡阻,泄瀉,遺精,淋濁,驚悸,健忘等癥。茯苓之利水,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,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。苓桂術甘湯、四君子湯、四苓湯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劑。
白茯苓可健脾,對那些久病瘦弱、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、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,而且藥性平和,治療上述癥狀可與人參、白術、甘草和用稱四君子湯,主治脾胃氣虛、運化不利,以療效穩健著稱,后世的許多補氣益脾的方劑都依此方而來。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腫,可用于水腫脹滿、小便不利、眩暈心悸等證,多與白術、豬苓、澤瀉、桂枝配伍,稱五苓散,是中醫治療各種水腫的基本方劑。茯神有扶脾、養心安神的作用,因思慮過度、勞傷心脾導致失眠多夢、虛煩易驚、健忘等證的病人,可選用以茯神、人參、當歸、龍眼肉等配制的歸脾湯(丸)治療。茯神木則能舒筋活絡。

晉朝葛洪在他的《神仙傳》中就有“老松精氣化為茯苓”的說法。其實,茯苓長在20~30厘米的地下,菌核呈球形或不規則塊狀,大小不一。別看茯苓其貌不揚,可是一味著名的中藥。
在古代,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歷來被當做珍貴的滋補食品為人們所喜愛。據說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種叫茯苓夾餅的小點心!都t樓夢》第60回中還詳細介紹了茯苓霜(碾碎的白茯苓末)的服法:即用牛奶或滾開水將茯苓霜沖化、調勻,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(凈含量約20克),其滋補效力最好。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,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,對久病、體弱、老年人均有幫助。其中的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,長期服用可促進癌癥患者化療、手術后的康復。
若在綠茶葉中適當加入茯苓,對身體抵抗各種病原體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,而茶葉和茯苓都作為一種植物,對人體的貢獻是非常有幫助的,這個和當歸的功效與作用相似。
同時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,入心、脾、腎三經,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和胃、寧心安神之功效。如果將茯苓與牛奶搭配食用,可以增強彼此的食療功效,牛奶可使茯苓的功效與作用“發揮到極致”,茯苓也能促進牛奶中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吸收,兩者“相輔相成”。
茯苓一向被認為是美容上品,可以凈面、養顏,能除去黑色素,再加上牛奶的滋潤保養,美容效果自然不言而喻。最后,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,能增強免疫力,非常適合久病、體弱的人食用。
從以上信陽茶葉網http://www.apps-tube.com寫的內容可以可以看出,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泡茶葉效果明顯,二者可以互相配合,讓彼此的功效得到更好的發揮,這就是我們一直說茶葉好,茯苓好,強強聯手更好。
(信陽茶葉網http://www.apps-tube.com內文章, 轉載務必保留本站網址,避免版權糾紛) |